「絲綢之路」一詞源自於十九世紀末德國地理學家里希托芬(Ferdinand von Richthofen)在其著作中,把這條連接中國與西方的交通網,命名為絲綢之路SILK ROAD,從此以後這個名詞便流行開來,也被廣泛的使用。

其實"絲路"並不是只有一條,很多人都以為絲路--就只有從西安出發,往西行經過西域,翻越蔥嶺的這一條絲路而已,一般通稱這條絲路為西域絲綢之路。殊不知還有從泉州、廣東出發,搭船往南洋(東南亞)繞過麻六甲海峽往印度、中東,最後抵達歐洲的這一條絲綢之路,這一條絲路被稱為海上絲綢之路;另一條是從成都出發的"蜀身毒道",這一條直接從四川通過雲南、西藏通往印度,然後通往中亞與歐洲各國的古老商道,又稱為"西南古道",或西南絲綢之路;其實這一條國際大道,比長安為起點的西域絲綢之路,形成的時間還早。

這道交通網大致可分為陸上絲路和海上絲路。陸上絲路是古代東西外交、商貿、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,除了主要的絲綢貿易外,中國的茶葉、瓷器、造紙、火藥、指南針和西方的玻璃、棉花、製糖術等,都藉由這個通道對中西文化和人類文明發展產生重大影響。

張騫出使西域之前,東西雙方之間的貨物與文化,就已經藉由這條要道。中國古人稱敦煌以西區為「西域」。早在紀元二世紀以前,中國的絲綢就經由西域,西傳至歐洲。西元前一百多年,北方的匈奴特別強悍,一直侵犯著中國的邊界,漢武帝本想聯合西方地區的國家,一起來夾擊匈奴,因此特派遣張騫出使西域,陸上絲綢之路正式開通,並在這一段修築了長城,武帝後還在武威、張掖、酒泉、敦煌設置了河西四郡,築長城至羅布泊,並設立西域都護府來管轄西域事務。

陸上絲綢之路的輝煌時代於隋唐進入全盛時期,主要路線為東起中國長安(陝西省西安),西至羅馬君士坦丁堡(土耳其伊斯坦堡),橫貫河西走廊,連接各大綠洲城市,橫跨歐亞大陸;全長約千餘公里,經過中國的陝西、甘肅、寧夏、新疆等省,和巴基斯坦、印度、伊朗、伊拉克、敘利亞、土耳其、阿富汗、蘇聯等國。

在長達十五世紀的興盛後,因元明時期海上絲路的興盛而漸衰減。但循著中國境內絲路經過的各大古城,如西安、蘭州、敦煌、吐魯蕃、喀什等,仍能從歷史遺留的無數出土古文物,莫高窟、麥積山等佛窟寺,嘉裕關、烽火臺等軍事建設,中西混合的少數民族風情和飲食文化中,憑弔這段大漠裡浩瀚、悠遠的輝煌歷史。


翻找的資料不夠多,寫不出幾個字來,只能剪剪貼貼,以上的文章皆來自下面的網站再加以合併,只挑了幾個重點介紹。

沒去走過絲路,對於絲路的印像也是從課本中得知的,還以為絲路是張騫一路開通至西域,後人流傳至今的。沒想到,我的知識淺薄,而且,絲路不止一條,那我在上課時到底是在做什麼呀!

多查點資料對於過去的錯誤還是有幫助的。

Reference:

絲綢之路簡介

絲路 (Silk Road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ghtsgard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